自5月份起海南石斑魚整體價格,由26元上漲至30元,6月份后緩落至28元左右,之后保持較為平穩狀態,直至6月中旬,價格行情依舊高漲,6月17日珍珠龍膽1-1.2斤價格為27.5元/斤。
近日,《農財寶典》記者通過“石斑魚通”公眾號的“全國石斑魚報價供需平臺”群友了解到,目前石斑魚行情高漲,但病毒性(主要為“神經壞死病毒”“虹彩病毒”)病害對石斑魚產業的危害正逐漸抬頭,盡管病毒性病害時有發生,但在孵化、標苗、養成等環節同時發生并不多見,而且相比往年發病期明顯提前。目前海南各養殖區域石斑魚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病,在行情高漲的助推下,難免成為后市發展的攔路虎。
后市看漲補苗增加,白苗體質弱埋隱患
自2015年海南對蝦養殖低迷,業內轉養石斑魚增加,主要集中在5月份延遲投苗,導致2016年存塘量激增,后市行情持續低迷,2016年投苗以及產苗量同步減少,因此2017年存塘量同比減少。據行業人士提到,2016行情持續低價位,珍珠以3~4斤規格魚為例,去年最低價是15-16元/斤。
行情整體低迷延至今年3月份左右。結合《農財寶典》雜志4月刊石斑價格行情顯示, 4月份價格一度高漲至38元,后迅速會跌,導致擁擠出售,5月份后整體存塘量迅速較少,同比去年下降了40%,6月份成魚價格平穩。今年石斑魚行情穩定高漲,從2015、2016年市場供需上即可看出端倪,據行業人士估計,行情價位或會保持到11月份,此過程中部分養殖戶將擴大規模。
整體而言,2017年后天氣狀況持續不定,海南種苗產量相比往年有所減少,但整體能滿足市場基本需求。但由于投養殖戶苗期延遲,整體成活率偏低,導致5-6月份養殖戶將持續補苗,因此各規格苗市場需求迅速增加,市場供應就顯得相對緊張,尤其以10篩規格需求最大。以此同時,各規格種苗需求擴大,市場種苗質量則令人擔憂,或成為今年病毒性病害爆發的首因。據
“往年1.1公斤,能孵化出100萬苗,今年比較難達到這個量,白苗標粗過程中出現厭食,沉底活性不好的跡象嚴重。”文昌馮坡鎮某位種苗場長提到,其中不排除母魚體質首先出現弱化,或感染虹彩病毒,使后期魚卵孵化、種苗標粗等過程,不同程度感染病毒,導致成活率低下或影響后期成魚養殖。
產區發病率最高達4成,集中規格0.8-1斤
“文昌、瓊海等養殖區域發病率大概在2-3成,萬寧西線區域較為嚴重些,主要跟當地養殖水平呈正相關。”海南某飼料公司負責人透露,整個海南不同程度地出現類似虹彩病毒的發病狀況,養殖戶做好預防工作以及水質調控,能盡可能降低發病風險,發病癥狀主要表現為底睡不吃料,活性差。
據了解,病魚解剖癥狀,可見病魚呈體色變黑,個別眼球渾濁,鰓部或呈現急性充血,而后鰓絲漸呈淡紅色或甚至蒼白,個別脾臟和前腎腫大約2~10倍,腹壁偶可見出血點,主要發病集中在0.8-1斤規格魚身上。
養殖戶病魚解剖圖
2017年投苗整體延遲,規格在0.8-1斤左右的成魚在未來2-3月內增多,“魚養到1斤才發病,投進去的錢無疑打了水漂。”部分養殖戶對表示無奈,“到時價格再好,只怕也沒魚賣。”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顯示,石斑魚在感染虹彩病毒初期,魚只并沒有任何異樣,每日僅數尾死亡,而后期死亡率逐漸增加,整個疫情大約1~2個月。在6~12公分規格魚之感染率常達100%,致死率則在60%以上。這意味著在成魚階段發病較為普遍,而且自然致死率高,而目前海南除在0.8-1斤的規格范圍發病外,在孵化、標粗階段也不同程度上出現發病,而且范圍較廣,這無疑將加大養戶的養殖風險。在目前行情持續走熱的情況下,養殖戶若持續增加養殖投入,擴展養殖規模,則需要考驗自身的風險意識以及風險掌控。
事實上,受制于目前病害性病害防治的基礎研究,行業人士對虹彩病毒的防治工作依舊強差人意。一般發病后,病魚未能得到有效治療,時常按照“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套路,濫用藥物的現象時有發生,寄望于能“亂棍打死老師傅”,挽回部分損失,但往往致使病害越發厲害,從而擴大損失。從長遠角度,如此做法或成為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的阻礙,難免淪為日后食品安全問題的隱患。(作者:農財寶典-新漁網記者 鄧漢文)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lysyr.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