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水產養殖的一個關鍵因素,但與水源和水質相比,土壤條件所得的關注要少的多。從本質上講,池塘水就是池塘土壤的沁出液,土質決定水質,所以“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土”。
如果池塘土壤處理的不夠科學,將導致池塘土壤養殖期間逐年退化而出現“連作障礙”,養殖效果一年不如一年,“新塘旺三年”是南方池塘養殖者的口頭禪,也說明池塘土壤處理急需科學化、合理化。
(一)清塘的主要目的
1、減少微生物在養殖過程中氧化、分解底泥有機物所需要的耗氧量,為創造一個良好養殖水體打下底部基礎。
在養殖過程中,如果底泥富營養化嚴重,其結果只有一個:微生物大量繁殖,耗氧量增加,在耗氧量高于溶解氧補充速度時,池塘的水體就只能夠進行厭氧代謝,這種條件下將會付出水體亞硝酸鹽、氨氮等等厭氧代謝物升高的代價,同時可能會有大量的微生物代謝堆積,引起不吃料等等各種各樣的對蝦疾病。
2、減少有害微生物、寄生蟲以及有害孢子的傳播幾率。
3、減少雜魚、蝦、浮游動植物、水草、藏泥生物及地棲生物等等。
4、利用紫外線殺滅各種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等。
(二)清塘的方法
1、沖洗過于厚的底泥。
對過厚和過富營養化的淤泥,不要指望在養殖過程中拼命使用各種各樣微生物就可以,通過這些活菌的分解和同化就解決這個問題,那是一個非常耗氧、非常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還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微生物排泄物,這些排泄物太多的時候就會明顯影響和干擾其他生物的生長。所以:不要把活菌太理想化了,盡可能的在養殖開始前清淤。
清理底部淤泥要注意:不要過度清淤,使池塘露出原來酸性硫酸鹽地或鹽堿地的底部,這一點在臺山等區域尤其要注意。這種酸性硫酸鹽池底部需要經徹底干燥后,反復用水漂洗到pH高于5.0以上后才用于養殖。因此,這種池塘干塘后應盡量保留適量的淤泥,不是越干凈越好。如果一定要完全清淤,也要保留部分老淤泥,在推好池塘后用那些老淤泥覆蓋池底,以保證池底的生產力。
2、充分曬塘
在休塘的時候通過太陽曬塘,讓淤泥中的有機物質充分分解、充分氧化或者礦化,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改底方法。同時通過曬塘可以殺死寄生蟲卵和消毒,也可以讓原來非常致密的淤泥產生一定微孔,讓微生物有寄生處。
曬塘的過程就是通過陽光、空氣的氧氣對底部淤泥氧化、分解或者礦化底泥有機物的過程,目的是減少微生物以后在養殖過程中氧化、分解底泥有機物所需要的耗氧量。所以盡可能的充分曬塘是提高養殖過程中水體溶解氧的一個重要手段。
總而言之,一方面,科學養殖不僅需要科學知識,更需要科學手段。必須對池塘土壤進行科學檢測、科學處理,才能達到最佳的改良效果。
另一方面,“養魚先養水,養水先養土”。良好的池塘土壤是養好池塘水質的基本保證,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花點時間、精力和費用對池塘土壤進行科學而合理的改良是值得的,只有克服連作障礙,池塘才能可持續進行,池塘養殖業才能可持續發展。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lysyr.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