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福建河鲀養殖的發源地,漳浦縣佛曇鎮水產養殖面積約4萬畝,其中70%以上蝦池有套養河鲀,河鲀年產量近3000噸,是省內河鲀育苗量最多,養殖面積、養殖產量最大的地區。其中,東坂村更是福建養鲀第一大村,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殖河鲀。
發軔于1992年的佛曇鎮河鲀產業,曾因村民獨創的“生態養殖”模式輝煌過,也曾因市場供需失衡而落寞。1月10日,位于東坂村的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通過中國漁業協會河鲀魚源基地備案,成為全省首家通過備案的企業。這張河鲀養殖業的“身份證”為佛曇鎮的河鲀產業注入了一股“強心劑”,也讓當地養鲀人重新拾回了信心。
東坂村通過河鲀養殖和立體生態養殖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紙評審打破多年沉寂
1月17日,記者走訪漳浦佛曇鎮東坂村。村內街頭巷口,人頭攢動。“最近我們村里發生了大事兒!”村民們難掩內心的喜悅,臉上洋溢著笑容。
在東坂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殖河鲀。那一紙評審,則成了村里近來最重要的事——1月10日,中國漁業協會河鲀分會的專家組,到佛曇開展河鲀魚源基地備案審查工作。在聽取企業匯報,審閱相關資料后,專家組隨機對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養殖的河鲀進行抽樣送檢,并實地檢查中洋化驗室、魚病室、魚藥倉庫和飼料加工車間。最終,專家組成員一致通過了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的河鲀魚源基地備案。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也成為全省首家養殖暗紋東方鲀魚備案單位。
2016年9月,農業部和國家食藥監總局聯合正式發布通知,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鲀和養殖暗紋東方鲀這兩種河鲀的加工經營。然而,由于河鲀產品可能含有毒性,為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通知對加工企業考核備案的條件十分嚴格:須自有農業部備案的養殖河鲀魚源基地;須有河鲀加工生產設備和技術人員,具備專業分辨河鲀品種的能力,熟練掌握河鲀安全加工技術;還要建立完善的產品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
“為了此次備案,我們準備了3年。”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佛曇鎮河鲀協會會長戴云峰激動地說。作為東坂村標桿性河鲀養殖企業,森海公司從2015年開始,就制定了嚴格的養殖生產管理制度,并依托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
此次備案的通過,也意味著佛曇養殖的暗紋東方鲀魚,在市場流通方面得到了官方認可,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張“身份證”,打開了有法可依的新局面。“有了這第一次的寶貴經驗,我們就可以帶動更多河鲀養殖大戶、養殖企業,一起參與到備案養殖、可追溯管理體系中來,把這塊蛋糕慢慢做大。”戴云峰說。
一條河鲀的曲折發展史
佛曇鎮養殖河鲀產業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要追溯河鲀與佛曇鎮的淵源,還得從1992年說起。
上市的河鲀都能在省海洋與漁業廳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網上查到原產地。
位于閩南金三角的海岸線上的佛曇鎮,擁有海岸線9.7千米,具有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一直以來,這個海濱小鎮都是名副其實的漁業大鎮。不過此前,養殖河鲀的僅銷售往日本,市場需求量不大,所以養殖河鲀的產量也比較小。“當時日本只收八兩以上的河鲀,小的河鲀都賣不出去,也沒什么人養。”佛曇鎮東坂村村民戴文旅介紹說,當時的河鲀、對蝦和花蛤也都是分別放在池子里單獨養的。
1992年,對蝦的市場價格一路走低。佛曇當地有村民干脆把賣不出去的小河鲀,放進了蝦池。“河鲀是蝦的天敵,把河鲀放入蝦池,無異于把蝦當成河鲀的食物。”村民戴文旅說。不料,經過一陣時間的觀察,村民們卻意外地發現,混養在池里的蝦不僅沒有被吃光,反而狀態越來越好。往后的4年里,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模仿、嘗試這一混養模式,均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原來,因為天敵河鲀的存在,蝦在池中就必須不斷逃跑。跑得慢的蝦,則會被河鲀吃掉。這樣一來,存活下來的蝦愈加健壯。1996年,村民們進一步摸索出了河鲀、對蝦、花蛤混養的“生態養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應。2000年前后,這一模式開始在佛曇鎮全面推廣,當地養殖河鲀的產量也進入了增長的“黃金時期”。
然而,受國家政策和市場行情的雙重影響,2013年人工養殖的市場需求量大幅減少。“此前佛曇鎮的河鲀養殖產業更多的都是村民自發進行的,缺少相對有效的政府引導。”戴云峰告訴記者,彼時,河鲀市場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現,也讓佛曇河鲀產業一度跌入低谷。所幸,當地政府在發現問題后,迅速做出反應,加速布局這一產業。與此同時,當地還積極促成了具有一定行業引導能力的佛曇鎮河鲀協會。
波折過后,佛曇鎮河鲀產業也再次迎來了曙光?,F如今,整個佛曇鎮的養殖河鲀年產量達到了3000噸,產值近3億元。“這是村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戴云峰說。
一個產業煥發新生活力
走進東坂村的暗紋東方鲀養殖基地,一尾尾河鲀時而靜如處子,時而動如脫兔,暢游在波光粼粼的生態池中。
佛曇鎮東坂村村民戴文旅展示河鲀“生氣”的樣子。
“可別小瞧了這條魚,全身都是寶?。?rdquo;戴文旅撈起一條河鲀,輕輕搓它的身子,向大家展示河鲀“生氣”的樣子。據他介紹,經過三代以上的良種繁殖,養殖河鲀雖然還具有一定的毒性,但經過特殊處理后,肉味腴美,鮮嫩可口,富含膠原蛋白。此外,河鲀魚體內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抗衰老作用的硒、鋅等元素的含量,甚至高于甲魚。安全食用河鲀,可以起到增強人體免疫力、健胃養胃、提高視力、抑制腫瘤等作用。
如今,福建森海食品有限公司通過河鲀研發出了具有抗痘、抗皺等功能的美容護膚產品,以及河鲀魚餃、河鲀酒等相關食品,受到了市場的一致好評。“回頭客非常高,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也很好。”戴云峰告訴記者,河鲀魚源基地備案成功后,將進一步提高河鲀相關產業產品在質量安全方面的可信度,從而助推一條完整產業鏈的形成,前景一片向好。“我們將繼續開發河鲀的價值,爭取打出響亮的河鲀品牌。”
雖然佛曇是養鲀大鎮,但因河鲀可能有毒的特殊原因,一直無法正式走進公眾的視野。現在,有了“身份證”,河鲀的推廣便顯得順理成章。“完全可以把河鲀打造成漳州繼水仙花、片仔癀之后的又一張名片!”佛曇鎮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佛曇鎮將通過發展當地餐飲業,建設河鲀文化基礎設施,并舉辦佛曇河鲀美食節、文化節等活動,努力打響河鲀品牌。
編后:2016年9月,農業部、衛計委和食藥監三部委聯合發布通知,有條件開放河鲀加工經營,河鲀養殖產業也迎來了政策利好。新政策出臺后,越來越多原本從事河鲀出口的企業開始加入到國內市場中來。河鲀行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對有著20多年產業化養殖歷史的佛曇河鲀產業而言,該如何趁著這一全行業向好的春風,不斷加速發展壯大,提升競爭力,并塑造出極具市場影響力的品牌,或許正是當地最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對此,當地一方面仍需在加強對河鲀養殖的規范和引導上下足功夫,重視生產環節的科研開發、種苗選育等技術細節,同時強化對養殖人員的培訓。另一方面,河鲀產業的發展更要著眼長遠,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延長產業鏈,保有多樣化和多元化的錯位競爭優勢。(記者:梁政)
中國鰻魚網報道
中國鰻魚網(www.lysyr.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