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国语版,久久久久久久98,91激情网,国产精品第六页,毛片免费的,久久影院一区二区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池塘水質變化的四大原因、形狀特征和預防措施

本文包含了池塘水質變化的四大原因、池塘水質惡化的形狀特征以及防止池塘水質惡化的主要措施。接下來請看具體的分析:

1、池塘水質變化的原因

引起池塘水質惡化,概括起來有4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水源條件差,在以污水灌塘或靠天然雨水蓄水的池塘,無新鮮定期灌塘調節,易引起水質惡化。

二是投餌施肥不當,造成水中有機物過多,發生水質惡化。

三是天氣變化和水溫驟變,特別是久晴不雨,突降雷陣雨的悶熱天,易發生池塘水質惡化。

四是池塘生態環境惡化,塘內垃圾污物漂浮,淤泥腐殖質越積越厚,造成有機物腐敗耗氧增加,其有機物耗氧量達50毫克/升以上,易發生水質惡化。

2、池塘水質惡化的形狀特征

惡化的池塘,水色產生巨變,水中存在大量有毒害物質,水中溶氧量急劇下降,水的PH值呈強酸性或強堿性,引起魚類生理生態失調,并誘發病變而大量死亡。

1 水色

污染惡化的水質是隨被污染物的種類,含量和污染季節的不同,而呈不同的變化。按水質污染變化的程度,可劃分為4種水色。

1 藍綠色,輕度惡化水質

由于施肥過量或污水灌塘前未經凈化處理,塘內浮游植物中耐肥性的藍綠色藻過量繁殖,使水表層漂浮大量的藍綠色膜狀物,不能被魚類攝食利用,形成“假肥水”現象,是水質開始惡化的特征。

2 )灰黃色,次重度變化水質

水中以浮游植物中的藍綠藻、甲藻類的微囊藻、多甲藻、勾環藻占絕對優勢。由于陰雨季節投施未經發酵的有機肥過多,肥料中的營養元素因低溫難以分解而沉積池底,被淤泥吸附,以致水中藍綠藻營養不濟,失去活力,逐漸大量死亡,產生毒素形成“臭清水”,這是水質已惡化的標志。

3 )暗綠色,重度惡化水質

水質濃而渾濁。由于池塘不斷投施有機肥或灌注生活污水,又無新鮮水補充調節,天氣炎熱。不能被魚利用的藍綠藻隨施肥能發生大量的繁殖-失去活力-死亡的惡性循環。而其它浮游植物的繁殖受抑制,使水質轉變成為“死水”,是暴發性魚病發生的兆頭,水質惡化敗壞。

4 )黑褐色,極度惡化水質

浮游植物類基本死亡,水體初級生產力幾乎等于零。池內淤泥腐殖質深厚,因氣溫水溫高,腐殖物大量分解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如硫化氫、甲烷之類冒出水面,水中有一股濃烈的魚腥臭味,魚類無法生存,成為“死亡之水”失去養魚價值。

2 溶氧

水中溶氧是魚類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水中溶氧量高,則水質具有肥、活、爽的特點,魚類食欲旺盛,飼料利用率高。在生長旺季,水中溶氧達到魚類適宜溶氧量5毫克/升時,魚的攝食非常旺盛。

根據觀測,水中溶氧量低于4毫克/升時,魚的生理活動就會受抑制。水溫24-32℃時,草魚在溶氧為5-6毫克/升的攝食量要比溶氧含量2.6-3毫克/升時高20-22倍。水中溶氧含量降低到1.7-2.3毫克/升,鰱、鳙魚嚴重浮頭,草、鯉魚體色暗淡,游動遲緩,翻白。因此,水中溶氧含量低于1.3毫克/升,是養殖魚類的死亡線。

在惡化的池塘水質中,溶氧含量都很低。輕度惡化水質,溶氧含量一般為4-4.6毫克/升,魚類有早浮頭現象發生。次重度惡化水質,溶氧量為2.3-3.2毫克/升,魚類出現嚴重浮頭。重度惡化水質,溶氧含量在2毫克/升以下,魚類生理生態活動發生紊亂,引起窒息死亡。

3 PH

水的酸堿度決定著水體中很多復雜的化學反應和生物作用過程。水中PH值的高低,是由被污染物的含量、理化性狀、水中CO2與重碳酸鹽的比值決定的。無論PH值的偏低或偏高,對魚類都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是引發暴發性魚病的關鍵因素。

利用患“三病”草魚的組織漿苗,注射健康草魚體內,在不同PH值的水體中感染發病試驗結果表明:在水溫24-32℃時,PH7-8.5的水質,試驗魚出現明顯癥狀的時間為4-5天;PH值為5-6時,出現“三病”癥狀只要2天。這說明,魚類在PH值偏低的水環境,抗病能力大大降低,極易感染疾病,因施有機肥過多,灌注污水頻繁引起水質惡化的池塘,PH值一般呈酸性。

3、防止池塘水質惡化的主要措施

1 徹底清塘消毒,創造適宜魚類生長的生態環境。

魚種放養前,放干池水,鏟除池塘四周的雜草污物,清除塘內淤泥和腐殖物質。經冰凍或曝曬5-7天后,每畝池塘,用生石灰75-100公斤兌水溶化,全塘潑灑消毒,中和酸堿度,改善池塘理化性狀,使魚類有一良好的棲息生長環境。

2 科學投餌施肥,控制池塘水體中有機物質的含量。

魚塘要堅持看水質的肥瘦,看天氣水溫變化,看魚活動情況來合理施肥,現在因高密度養魚大多數池塘不可施肥,一般瘦水塘才施肥,要選擇晴朗天氣施肥,陰雨低溫天氣或炎熱高溫天氣不施肥,魚類有早浮頭現象不施肥。投餌要量夠不多,對魚塘的殘渣余餌要及時撈除,防止沉積塘內,敗壞水質。

3 定期沖注補充新鮮水,調節改善水中溶氧狀況。

養魚池塘不斷施肥投餌,加上魚類自身排泄物,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增加,大量耗氧,使水中溶氧降低,抑制魚的生長,應定期沖注新水。一般每7-10天或1個月排灌1次,每次加注20-30厘米,對增強魚的食欲,提高飼料利用消化率,促進魚的生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定期潑灑生石灰,調節水的酸堿度和理化性狀。

當水色濃綠,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水的PH值呈酸性時,每15-20天,每畝水面用石灰15-20公斤全塘潑灑,可殺滅水中繁殖過旺,不能被魚利用消化的藍綠藻、甲藻類及病原生物,中和水的酸堿度。特別是無新鮮水源調節水質的水塘或用污水養魚的池塘,定期潑灑生石灰改良水質,是最理想的方法。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池塘,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