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国产一级毛片国语版,久久久久久久98,91激情网,国产精品第六页,毛片免费的,久久影院一区二区

歡迎光臨中國鰻魚網

談對蝦白便就色變!養蝦過程中總有白便怎么回事?

 一,白便的定義,癥狀及發病機理

1,白便的定義

白便不是食物消化后的糞便,而是肝胰臟和腸道病變的結果,“白便”的主要成分為肝臟排出的病變組織、粘液和毒液,腸道脫落的粘膜以及少部分正常的糞便成分。它是白色的條狀物,由于外觀像白色的糞便而得名為“白便”。

2,白便的癥狀

對蝦白便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腸壁細胞增生、粘膜上皮畸變脫落、腸道逐漸發空變白、肝胰腺體萎縮。脫落的腺管上皮、腸道黏膜上皮和增生細胞隨糞便排出,形成“白便”附著在料臺上或者漂浮于水面。“白便”外觀細長呈白色,如棉線、有粘性、嚴重時成片漂在水面、有惡臭味。初始階段對蝦攝食正常,甚至出現暴食,但很快隨著病情加重,出現空胃、趴邊或偷死。

正常糞便與白便的對比圖出現病變的消化道

3,白便形成的機理:

 “白便”的實質是細菌、藻毒、水質、霉菌、藥物等綜合作用肝胰臟所致。肝胰臟作為對蝦體內最大最重要的內臟器官,肝胰臟被侵害與損傷,是導致“白便”“空腸空胃”“偷死綜合癥”的直接原因。

肝胰臟具有解毒、消化、免疫調節等功能,對蝦大多數疾病都和肝胰臟有關。肝胰臟的組織和細胞遭受細菌、藻毒、水質、霉菌、藥物的侵害發生病變,就會引起解毒功能下降,引發消化液分泌失常,直接導致消化液中消化酶特別是蛋白酶成分結構和功能異常,而異常的蛋白酶會導致腸道內蛋白質消化分解異常,于是蛋白質不會徹底地被分解為最終產物氨基酸,就被分解為中間產物——眎或者是胨。

這種成分存留在腸道中短時間內得不到進一步分解,受理化因素影響,就很快變性或變質,形成粘性聚合物,產生發臭的異味。這種聚合物含刺激腸粘膜的有毒成分,會引起腸粘膜脫落、增生、腸道發紅等,這種聚合物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或者說比重輕。

如果排出體外的蝦便中占的比例過大,就會懸浮水中或漂浮于水面,這種聚合物在腸道內一般呈淺棕色,排出體外經水解氧化發生顏色反應后呈現乳白色,就是“白便”。

4,南美白對蝦白便的形成過程分四個時期:

1)白便前期:對蝦吃到含一種或幾種特定致病(白便)因素的有毒物質,毒性成分經腸道吸收后隨血入肝臟,逐步使肝臟負擔加重,特別是解毒排毒負擔加重,隨著毒性成分不斷積累不斷增加,肝臟就會腫大,模糊或發紅。

起初對蝦的吃料情況、腸道及糞便還不會發現異常。如果肝臟的負擔繼續增大,超過解毒極限后,就會引起其結構的改變——病變!

對蝦肝臟就會出現水腫、增生或萎縮等。這時肝臟的消化功能也就不正常了,會有一小部分蛋白質分解障礙而形成粘性聚合物,因其占正常糞便的比例還小,糞便沉底不漂浮,故本期也叫白便沉底期或肝中毒期。

這時蝦吃料會有所減小或減慢,但不明顯,一般還沒有空腸現象,不拋網仔細觀察肝臟就很難發現問題。這個時期多發生在放苗后18-25天。

2)白便中期:對蝦肝臟受損進一步擴大,消化吸收功能嚴重失調,粘性聚合物增多,腸道粘膜開始受損,蛋白質代謝嚴重失調,合成的蛋白量與消耗的蛋白量持平,生長近于停止。

這種蝦食欲差,吃料會更慢,蝦塘中空腸蝦開始出現,肝萎縮量可能達到5%,白便成分占正常蝦便比例增大,這種蝦便會懸浮在水中間,所以本期也叫白便懸浮期。這個時期多發生在放苗后25-32天。

養蝦真要細心,一定要關注吃料和肝腸情況,必要時一定要拋網觀察,不要怕傷到幾條蝦。

3)白便后期:也叫白便漂浮期,這時水面可見幾條或少量白便,多數加不起料,拋網可見肝病(萎縮)可達8-10%,空腸空胃可達10%,一半的蝦殼肉分離明顯。

病蝦糞便中白便成分占絕對比例,使得排出體外的糞便迅速呈現白色,漂浮于水面。這個時期多發生在放苗后35-45天。

4)白便晚期:也叫滿塘白便期,白便又白又粗,又長又多。從發現到此時約有10天左右,吃料明顯減少減慢,肝病變蝦會達到15%,空腸蝦可達20%。拋網便知。

二,引發“白便”的可能因素

在養殖生產當中,“白便”成因較為復雜,常見的有細菌感染、藻毒素、底質惡化、藥物對肝胰臟的損害等單一或者綜合作用于蝦的肝胰臟和腸道均可引發對蝦“白便”。常見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1、細菌感染

大量的副溶血弧菌、哈維氏弧菌、創傷弧菌等致病菌聚集在池塘底部,附著在飼料、殘餌、有機碎屑、死藻上不斷繁殖生長。對蝦吃食這些物質后,通常引起胃腸道感染、心肌損害、肝胰臟明顯萎縮。

2、藻毒素

藻類引起的原因:對蝦攝食了一些死亡集結的有害藻類或大型的藻類,部分藻類細胞壁厚不易消化、死亡變質、含有藻毒素(肝毒素)等引起蝦的肝胰腺、腸道病變。

藻毒素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具有生物活性的七肽單環肝毒素,主要為微囊藻毒素;另一類為神經毒素,主要為魚腥藻毒素-a。肝毒素直接導致肝胰臟腫大、萎縮、出血、壞死以及胃腸道炎癥、壞死等病變;神經毒素是一種潛在的神經肌肉傳導阻止劑,它可以在短時間內導致骨骼肌肉等癱瘓,重癥者可因呼吸系統屏障而致死。

3、底質惡化

底質差(泥皮、死藻、青苔、底棲藻類、淤泥、有機物積累過多、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環境性的有害物質長時間“脅迫”也會引起蝦肝胰腺和腸道的病變)。

南美白對蝦是底棲動物,在他們生活的中下層水體,由于殘餌、糞便、死藻的大量累積以及濫用絮凝性底改等因素導致該層水質、底質發熱、發臭、泛酸,生物和化學耗氧量大,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嚴重超標,成為原生動物、細菌、病毒的滋生地,成為名副其實的“聚毒層”。

 “聚毒層”如不及時消除,就會加重肝胰臟負擔,腐蝕腸粘膜,最終導致“白便”。往往并發黑鰓、黃鰓、爛鰓、爛眼、紅須、紅尾、爛尾、斷須、白濁等癥狀。

4、霉菌毒素

由于劣質的原料和貯存方法不當等原因,往往造成飼料中霉菌毒素超標。長期食用霉變的飼料,造成肝細胞壞死,肝胰臟解毒和消化功能障礙。導致腸內黏膜和血細胞的壞死,這些細胞可以產生胰腺,胃腺,使一些器官顏色變淺。這些副作用反過來又導致對蝦生長緩慢,飼料效果變差。霉菌毒素使對蝦機體免疫受到抑制,容易誘發大規模的疾病。

5、濫用藥物

濫用抗生素、消毒劑、殺蟲劑均能導致對蝦肝胰臟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肝功能障礙。

6、過量投喂

長時間投料比過高(過量投喂)造成的肝胰腺、腸道長期過重的消化負荷。也是該病的誘發因素之一。

三,與普通腸炎的區別

白便和以往流行的對蝦腸炎病有較明顯區別:普通的腸炎病是由嗜水氣單胞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感染或攝食某些藻類中毒引起(蝦池藍藻,裸藻過多,蝦苗吞食有害藻類后難以消化及消化后含有藻毒素,造成南美白對蝦中毒);

病蝦消化道呈紅色,有的胃部呈血紅色,中腸變紅且腫脹,后腸部分外觀混濁;春夏季節易發,通過使用治療細菌病的方法能較快治愈。

四,對蝦白便的預防及處理。

(一)預防

1,定期內服:早期預防比較重要,開口料就開始拌優質乳酸菌進行投喂開始預防。進行腸道的保健。養殖的中后期定期內服三黃散,膚美等清熱解毒的中草藥和益生菌進行內服,保肝護肝。

可以使用活力團(主要成分為優質益生菌,酶類,維生素等,每包活力團在使用之前與紅糖按照1:1的比例加入容器中,加水100公斤密封遮光發酵4-7天,將菌液拌料內服)

2,藻相的管理。 若水源良好、其產生的藻相是平衡的,以平衡的綠藻水進行養殖(即保持有益藻為主的濃綠水),一塘平衡的以高密度有益藻為主的水體對于白便有積極預防的作用。

若水源不佳呈富營養化,水體中以有害藻類居多,建議以清水放苗為佳(控制有害藻類密度,從而達到減少或預防由藻毒素引起的白便發生),但是必須排除泥皮、底棲藻的影響。

若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水體出現鞭毛藻(如下圖所示)過多的情況,需要及時處理,否則容易造成對蝦的內臟及消化道系統的受損。最好使用光合細菌(5-10斤每畝米)進行壓制,不建議全塘殺藻(在對蝦養殖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危險性)。

(二)處理建議

由于白便引發的因素較為復雜,在養殖的過程中,對于誘發因素不容易區分,處理通常需要綜合考慮,可以從以下角度入手。

發現白便首先是要控制飼料的用量,若屬于蝦吃料正常,減半投料(控制在30分鐘以內),一般內服早晚2餐,若屬于蝦吃料慢,情況嚴重,先停料1-2天,在停料的這兩天內,可以使用開胃保肝的中草藥產品進行外潑1-2次。剛發現白便前3-4天,可以使用光合菌等不耗氧的有益菌(用量為5-10斤每畝)進行水質調控保持水體穩定,對于底質差的池塘,在有太陽的上午可以使用過硫酸氫鉀(10%-15%含量的過硫酸氫鉀底改產品用量為每畝200-300克)或者高效底毒清(每包使用2-5畝)等底質改良劑進行底質改良,視情況連續使用1-2次,老塘,長時間未改底的對蝦土塘在改底的過程中需謹慎操作。

中國鰻魚網報道

【關鍵字】:水產養殖漁業,蝦,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