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曹雯、通訊員沈紅星、劉常明)5月8日晚,在湖北省黃岡冠馬生態養殖基地,工人們正忙著將鮮活的鰻魚打包、裝車,運送到鄂州花湖國際機場。5月9日5時03分,經過轉運、安檢、通關等一系列程序后,3.7噸鰻魚啟程飛往韓國仁川,2小時后順利抵達。
“相較此前中部地區鰻魚運轉山東威海再通過海運出口,此次直飛速度更快、新鮮度更高。”天馬科技集團董事長助理、水產貿易公司總經理孔衛東表示,集團在黃岡擁有養殖基地5個,工廠化養殖池面積30萬平方米,到2025年底年產活體鰻魚將達到1萬噸,未來黃岡養殖的活體鰻魚出口需求巨大。
“一寸鰻魚一寸金”,素有“水中軟黃金”美譽的鰻魚,營養價值豐富、產業附加值高、產業鏈長,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鰻魚養殖、加工及出口國。位于北緯30度的黃岡,擁有一江六水百湖千庫。適宜的氣候條件,充沛優質的水體資源,為鰻魚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黃岡市立足比較優勢,搶抓花湖國際機場機遇,大力招商引資,推進鰻魚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引進鰻魚養殖企業14家,面積4116畝,工廠化養殖池1293個,面積達80萬平方米,產量突破1.2萬噸,占全省80%以上,居湖北省第一、全國第四。
“鰻魚產業是全球極具價值的臨空指向性產業,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中部鰻都’,讓更多鰻魚從黃岡上飛機,買賣全球。”黃岡市臨空經濟區負責人介紹,圍繞“鰻魚上飛機”的發展目標,黃岡市正在鰻魚產業強鏈、延鏈、補鏈上下功夫,加速推動天馬科技集團、順豐集團強強聯合,加快“科研、種苗、飼料、養殖、加工、物流、出口”鰻魚全產業鏈布局。
近年來,黃岡臨空經濟區貫徹“依托都市圈、輻射大別山”戰略,以花湖國際機場為引擎、以中實貨站為平臺,先后輸送6萬杯英山云霧茶飛越南河內、3噸英山茯苓飛韓國仁川,60億尾魚苗飛東北三省,為農特產品空運出口搭建了“從田間到云端”的快速通道,成為鏈接花湖空港、聯通大別山腹地的樞紐。
(本文轉載自湖北日報,原文鏈接: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505/12/content_314181.html)
中國鰻魚網(www.lysyr.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