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源與水質
鱘魚養殖水源可用河水、地下水(井水)、發電廠溫排水、溫泉水和水庫水等,無論采用何種水源都要求水質好,無污染。由于鱘魚對水環境變化相當敏感,所以對養殖用水的水質要求極高,即使符合我國漁業水域水質標準的水源,某些指標也不一定適用于鱘魚養殖。下表1列出鱘魚養殖的水質標準。養殖企業和養殖戶在決定養殖鱘魚之前,最好先將水源的水質指標全面測定幾次。自己沒有條件測定時,可以委托當地的自來水廠、環保站、衛生防疫站等部門進行化驗。如果分析結果表明水質不符合要求,就要考慮改換其他水源,或采用過濾,沉淀等方法改善水質。
(1)水溫
水溫直接影響魚類的攝食、代謝、生長等生命活動。水溫過高或過低,甚至還會危及魚類的生存。多數鱘魚生長的適宜水溫為17~27℃,最適范圍為20~24℃。在適溫范圍內,隨著水溫的升高,鱘魚的代謝率升高,攝食量增大,因此養殖過程中必須根據水溫變化調整投飼量。如高首鱘的幼魚,在23℃時,以3%的投飼率即可獲得最大的生長效果,但在26℃時,投飼率必須增大至3.5%,方能獲得最大的生長率。養殖條件下,鱘魚在冬季低溫期還需人工越冬,適當提高溫度以維持其一定的生長。生產上保持水溫的方法有電加溫、鍋爐加溫以及開采地下水、利用泉水等。
自然條件下,水溫的年變化一般以7~8月份最高而1~2月份最低。日變化以下午2~3時水溫最高,而清晨日出之前水溫最低。在水庫、湖泊等大水體,不同水層之間存在溫差,一般是冬季上層水溫低于下層;春秋季上下層水溫相近;夏季上層水溫高于下層。
水溫除影響生物的生命活動外,還會影響水的理化性質,如水中溶氧量、水的比重、CO2及營養鹽的溶解度等(具體水質理化指標見表1)。因此養殖過程中,必須每天測量水溫,并根據水溫的變化規律安排好生產管理。
表1 鱘魚養殖用水的理化指標
指 標 | 最適范圍 |
水溫/℃ | 20~24 |
透明度/cm | >30 |
溶含氧量/(mg/L) | >6 |
二氧化碳/(mg/L) | <10 |
硫化氫/(mg/L) | 0 |
pH值 | 7~8 |
堿度/(mg/L) | 90~100 |
有機物耗氧量/(mg/L) | 5~15 |
總鐵/(mg/L) | 成魚<1,仔幼魚<0.5 |
氯離子/(mg/L) | <10 |
硫酸鹽/(mg/L) | <10 |
鹽度/‰ | <0.5 |
氮/(mg/L) 有機氮 氨態氮 亞硝酸氮 硝酸氮 | <0.5 <0.5 <0.1 <1.0 |
磷酸鹽/(mg/L) | <0.2 |
總硬度/(德國度) | 5.5~8.5 |
大多數鱘魚種類的生存溫度上限為30~34℃,超過這一溫度界限,鱘魚有生命的危險。在華南地區,盛夏高溫期魚塘水溫往往超過30℃,因此,在這些地區養殖鱘魚,就存在一個怎樣安全渡夏的問題,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①選擇合適的放養時間,投放大規格魚種,以縮短養殖周期。如在盛夏高溫期過后才投放大規格魚種,經過10個月的養殖,于第二年高溫期到來之前起魚上市,可避開高溫期。
②采用面積較大。較深的池塘養殖。池塘大水容量大,水環境穩定。一般夏季池底深處的水溫要比上層水溫低好多,使鱘魚能安全渡夏。
③高溫期加強水溫監測,加大換水量,有條件的可采用微流水養殖,以降低池塘水溫。
④在池塘上面搭遮光棚,減少陽光照射,避免水溫大幅度上升。
中國鰻魚網(www.lysyr.com)所刊登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圖片、文字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等,未經著作權人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或者建立鏡像。獲得合法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中國鰻魚網”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